www.402.com

栏目导航

您当前的位置:www.402.com > 教育科研 > 学习小组建设

语文学习小组建设的有效策略

编辑:范井轩 发布时间:1970-01-01 08:00:00 浏览次数:
      新课程改革强调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,建立“自主、合作、探究”的学习方式,在学习学会合作,体现社会发展需要人们进行广泛多方面合作的特点。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,语文新课程改革越来越迫切,需要建立高效的合作的语文学习小组。没有合作便没有成功,对于高中生而言,语文合作学习既是心理健康的表现,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,能够伴随终身。然而,很多学生对“什么是语文课堂的合作?语文课堂的合作学习如何开展?”一片茫然。因而在合作学习上往往会走上两个极端:一是互不干涉,二就是抄袭。因此,培养高学生正确地在语文课堂上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。高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建设有哪些有效策略呢?基于此,我想总结这几年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策略和注意的事项。
      一.不畏浮云遮望眼
       语文小组建设要保证科学性。语文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,是合作学习的有效基础。我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,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,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,并且随着对学生深入地了解及时调整。学习小组宜采用异质小组,各小组成员在性别、成绩、能力、背景等方面有一定差异。一般情况下,前后桌六人组成一个小组,六人相邻合作学习,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比较容易实现。组织学生民主选举1名组长,1名记录员,负责组织讨论,进行语文课堂合作学习。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,民主推荐1名学生向全班同学或老师汇报合作学习情况即汇报员,本组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,这样组内每人都有角色,充分发挥个人特长,取长补短,共同提高。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,引导学生轮流担任角色,还可以根据学生成绩、状态的改变合理规划分配小组人员。让大家人人都有表现和锻炼的机会。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,通过团队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。
       二.沉舟侧畔千帆过
      教师要不断更新理念,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基本理念 ,除了合作学习、小组建设,还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,保证自主学习的科学性、有效性。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,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、交流,共同解决问题。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,对提高这部分人的学习是有帮助的。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,而是互补的关系,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,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,把这些教育理念运用到实践中去,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。
       三.谁主沉浮
     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是绝对的主体,教师要充当“管理者”、“咨询人”、 “顾问”和活动的“参与者”等角色。
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中,学生是主体。教师要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合作学习,要在学生个体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参加小组合作学习。因此,小组讨论交流时要采用轮流发言的方式,即小组群体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讨论,不要只听少数人发言,要让组内每一个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,共享小组合作学习的收获与快乐。例如,教学《荆轲刺秦王》一课时,我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,去体会文章高潮部分人物塑造,让学生自学课文,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问题——描写廷刺句子进行合作学习,发表自己的见解,他们提出了“荆轲与秦王搏斗时秦舞阳在干什么?荆轲是否真如自己所说事不成皆因得约契”互相讨论、交流。从而加深领会荆轲人物形象,收到理想的合作学习效果。
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、引导者、合编辑的角色。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,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,主动、踊跃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,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,引导那些不善于言谈的学生说出对所讨论的内容的见解,要把焦点引向弱势群体,使弱势群体彰显团队精神。
 
XML 地图 | Sitemap 地图